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文化強省 文潤之江

浙江20年持續深化文化建設“八項工程”

本報記者 ?李中文??江??南? 劉軍國

2025年07月30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行走之江大地,秀山麗水、文脈悠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把“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列入“八八戰略”重要內容。2005年7月28日、29日,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明確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陣地工程等文化建設“八項工程”。

  20年來,一張藍圖繪到底,浙江一以貫之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扎實推動從文化大省邁向高水平文化強省。文化,越來越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強勁動力。

  文化陣地建設持續發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盛夏酷熱,奔波之余,外賣騎手林宇波卻有份清涼自在。

  在杭州市蕭山區北干街道金惠路的新啟航餐廳,過了飯點依舊熱鬧,外賣騎手佔了大半。“吃飯可以打七折,高溫天還有免費冰飲。”林宇波說。

  “盡己所能,提供一個能歇腳的‘港灣’,讓他們休息。”這家餐廳的經營者喻士強,2014年來到杭州創業,早已成為愛心傳遞的一分子。

  街頭巷尾,愛心冰箱、公益涼茶鋪等,為戶外勞動者撐起一片清涼綠蔭。這夏日裡的清涼,背后是浙江20年文明素質工程的深厚積澱。

  從街道社區到偏遠鄉村,從市井煙火到公共空間,浙江協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勾勒出全域文明的立體圖景。

  在寧波市,海曙區用“圖書+咖啡”模式連接鄰裡,在閑置地上建起“幸福鄰裡大本營”﹔鄞州區推出“共享奶奶”志願服務隊,“老帶小、小伴老”編織鄰裡互助網……迄今,寧波連續七屆入選全國文明城市。

  在浙江,美德成風化人,文明正成為最美風景。

  溫州樂清市,每到周末,低頭閱讀、抬頭看景,打卡城市書苑已成風尚。

  2021年起,以清和書苑為代表的一批新型公共書苑在樂清遍地開花,不僅點燃了市民徜徉書海的熱情,更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窗口。

  多年來,浙江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與均等化水平,努力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供給形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務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

  打開“浙江圖書館”小程序,進入“信閱”借書服務,動動手指,借閱書籍,快遞到家。

  目前,浙江102家省、市、縣(區)公共圖書館的紙質書實現通借通還,“信閱”用戶遍及全國。

  高標准建設浙江美術館、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標,建成5萬余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1.86萬家農村文化禮堂、1.4萬多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等﹔創新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扎實推進人文鄉村建設……在浙江,文化陣地建設持續發力。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助力群眾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

  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擦亮浙江歷史文脈新標識

  每到谷雨,紹興會稽山上,都會舉行隆重的民俗活動,延續中華禮儀,記錄發展印記,為大禹文脈注入現代活力。

  “一萬裡束水成溇,兩千年繡田成圩。”太湖溇港2016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水利特色文化旅游快速發展。湖州市為溇港專門立法,加強保護傳承。

  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三條“古今運河”交匯於此。杭州市臨平區在加大保護力度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城市空間,更好地保護、規劃和利用大運河。

  台州市路橋區,浙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十裡長街,已成為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之地。修繕一新的老街讓人們在品味宋韻的同時感受時代脈搏。

  20年來,浙江始終堅持保護第一,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構建起門類齊全、數量眾多、特色鮮明的文化遺產資源體系。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人的當代價值——

  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是南宋詩人陸游最鮮明的底色。在紹興,“陸游故裡·三山別業”文旅項目即將啟幕,讓游客在互動中感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

  為杭州發展作出貢獻的錢镠,既有“保境安民”的愛民之心,也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浪漫之情。一批批研學者走進杭州市臨安區,誦讀古老家訓,聆聽錢王故事。

  不斷擦亮歷史文脈新標識——

  跨越歷史長河,吳越文化早已深刻融入之江大地,並煥發著新的活力。

  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等13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浙江保護好吳越文化、宋韻文化、陽明文化、南孔文化等金名片,向世界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深入實施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北京冬奧會“雪花”主火炬地面核心裝置、杭州亞運會“錢江潮涌”主火炬塔……一個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場景,都與一家企業有關。

  從演藝裝備領域起步,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逐漸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文化、體育、旅游產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做的不僅僅是產品出海,更要將標准理念和文化創意帶向世界。”公司執行董事豐嘉隆說。

  許多以傳統文化為基底的企業也在發生變化,成為高附加值的代表。傳統絲綢企業萬事利,如今更願將自己定義為以絲綢文創和絲綢高新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設計垂類模型”,不僅能設計出成千上萬種絲巾,還能持續訓練進化。

  20年來,浙江在打造重點文化產業、建設重大文化平台上持續發力,增進產業主體交流合作、激發協同創新。

  2017年,中國網絡作家村落戶白馬湖畔,吸引325名網絡知名作家入駐,創作出300余部代表作。

  2018年,之江文化產業帶應運而生。以錢塘江杭州段為軸線,以6個沿江分布的主城區為核心,重點發展數字文化、影視、藝創設計、動漫游戲四大產業,孕育了一批如游戲科學等核心競爭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的文化企業。

  今年,國產劇《藏海傳》在19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播出,成為現象級文化出海標杆。這離不開金華東陽市橫店影視城的肥沃“土壤”,又得益於杭州市濱江區等地在網絡文學IP全產業鏈上的持續深耕。

  中國故事,叩響世界心門。在浙江,影視演藝、動漫游戲、文化制造、創意設計等產業全面發力﹔以網文、網劇、網游為代表的文化“新三樣”蓬勃發展,帶動文化服務貿易規模持續攀升﹔良渚文化大走廊、之江文化產業帶、“四條詩路”文化帶等平台提能升級。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浙江不懈探索新路徑。

  暑期,麗水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舉行的開窯儀式上,上千件造型各異的青瓷作品,讓游客體驗了一回“開盲盒”的驚喜。龍泉每年都會吸引近400萬游客,青瓷招牌越擦越亮。

  傳統村落保護和文旅發展共生、開創大遺址保護研究利用的“良渚模式”……借力傳統文化,浙江諸多優勢產業在時代浪潮中鍛造出新優勢:絲綢營收佔全國一半,茶葉出口量和黃酒產量均居全國第一,東陽木雕、黃楊木雕佔全國“四大木雕”中的兩席,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成為全球首個陶瓷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浙江省委書記王浩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以“八項工程”實施20年為新起點,爭當深學篤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排頭兵,持續深化“八項工程”,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高水平文化強省,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0日 06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