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生產線緣何能成風景線(評論員觀察)

呂曉勛

2025年11月25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工業旅游看的是大國制造的奮斗史、發展史,品的是生產與生活的跨界融合,探的是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超級工程,怎麼成為旅游打卡點?“‘橫豎’都是世界第一”的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橋體內部是1000多平方米的玻璃觀光大廳,配套低空跳傘、高空蹦極等業態,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

  生產前線,如何化身研學一線?在上海江南造船工業旅游基地,游客可組隊拼接船模,學習船隻的拆解、組裝以及分段制造,情境教學受到師生喜愛。

  由“閑人免進”到“歡迎光臨”,近段時間,各地紛紛解鎖工業旅游新場景、新玩法。可逛、可玩的工業深度游、浪漫游,被很多人列入出游打卡清單。

  工業旅游為何吸引人?消費者為何願意為工業美學買單?

  “看風景”也“看制造”,工業旅游看的是大國制造的奮斗史、發展史,游目騁懷,可聆聽時代進步的鏗鏘足音。

  在甘肅玉門油田紅色旅游景區,游客聞油味、摸油質,通過了解石油的形成、開採過程,感悟石油人艱苦創業、為國奉獻的奮進歷程。

  在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一大批“追火箭的人”拿著手機、扛著攝像機,近距離觀看火箭發射全過程,現場感受邁向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點滴進步。

  與觀賞自然美景有所不同,工業旅游更多是參觀工業創造,感受今夕何夕的時代之變、篳路藍縷背后的家國情懷。從落后到領跑,從專攻“卡脖子”到發力填空白,一處處國家工業遺產,一個個工業旅游景區、示范基地,沉澱著奉獻的歷史、拼搏的精神、科學的力量,何嘗不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湊熱鬧”更“玩門道”,工業旅游品的是生產與生活的跨界融合,沉浸式體驗,可深切體悟生產之道、生活之趣、創造之樂。

  山東青島啤酒博物館推出劇游《覺醒的釀造師》,早場名額經常一放出就被搶光。游客邊體驗劇本游戲,邊品嘗啤酒酵母烤面包、麥芽釀茶飲,暢快又愜意。

  在浙江台州三門核電站,穿上制服,可坐在模擬操作台前當一回核電操縱員,親身感受核電站的平穩運行,不少游客對中國核電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逛工廠、進車間滿足公眾的好奇心、求知欲,既有助於增長見識、舒展身心,也有利於激發想象力,催化創新思維。而從經營主體看,開放互動既豐富服務業態,也增進游客對行業的理解,提升了社會形象與品牌價值。游客與目的地雙向奔赴,形成良性發展循環,成為文旅產業茁壯成長的關鍵。

  賣商品、賣資源的同時輸出理念、輸送文化,工業旅游探的是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行進其中,不僅可以“找尋記憶”,更有機會“感知未來”。

  浙江溫州蒼南縣礬山鎮,礦山生態修復將礦工古村發展與礦硐、車間開發有機銜接,去年全鎮旅游收入約4400萬元,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江蘇南京梅鋼工業文化旅游區,經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后,噸鋼綜合能耗連續3年下降,微型濕地、生態魚池等成為園區新景觀,白鷺、黑鳶等成為“新職工”,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有力証明“工業鏽帶”也能成為“生態秀場”。

  生產線也是風景線,有力帶動消費擴容。我國工業文化資源門類豐富、形態多樣。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共同發力,更好發揮工業旅游這一支點的撬動作用,就能變文旅流量為育民、富民、利民、樂民的發展增量,將制造大國的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勝勢。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旅游強國建設,豐富高品質旅游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把握發展大勢,順應人民期待,努力培育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服務業態,提供更多具有原創性、創新性的體驗場景,定能持續激發文旅發展動能,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5日 05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