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好民生裡子 擦亮文明窗口
本報記者 鄭洋洋
2025年11月25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路一修好,燈一亮堂,街道簡直變了個樣。這麼好的環境,哪好意思再亂扔亂放?”在山西省晉城市城區東街街道澤北路社區,居民賀毅感慨。
近年來,晉城市高質量完成主城區271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走出了一條文明建設與城市更新齊頭並進的現代化城市建設新路子。
晉城市城區區委宣傳部部長李琴琴介紹,當地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271條小巷分門別類,系統、精准施治,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以前,車輛亂停亂放,通行困難。現在,車位多了,路也寬了,方便不少!”鳳鳴社區居民韓超超說。200多米的鐘家庄街道晉回南巷,串聯起派出所、學校、衛生中心,人流量、車流量大。如今,這條小巷已從過去的“堵心路”變為暢通有序的“暖心街”。
晉城市系統推進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拆違治亂、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特別是在學校、醫院、菜場周邊等人流密集區域,著力對背街小巷實施“微手術”,新增11處家長等候區、2300個充電樁,規范設置351個限時攤位,全面回應民生關切。
城區南街街道錦溪巷,是串聯鳳台街與晉鋼社區的重要通道。今年,這條巷子的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晉城市同步推進街巷整治與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重塑了街巷風貌,更解決了路面破損、佔道經營等難題。目睹家園煥新,居民范新芳說:“看著不雜亂了,這麼一改,清清爽爽!”
環境的改善,還助力解決了許多基層矛盾。
城區鐘家庄街道匯福巷裡,新鋪設的雨污管道、整齊的人行道與明亮的路燈,共同勾勒出宜居的新貌﹔街角新建的小游園和移動圖書館,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好去處。“道路暢通了,休閑娛樂場所也更多了。因為爭道路、搶地方引發的矛盾,減少了一大半。”匯福巷所在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孔玉穎說。
背街小巷,是城市記憶的脈絡。在背街小巷綜合整治的過程中,晉城市還將本地具有代表性、傳播力和認同感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承載記憶、留住鄉愁的精品街巷。
西街街道景德橋畔,昔日商道駝鈴的回響被鐫刻進浮雕、景牆,講述著“驛路商幫”的千年往事﹔
南街街道黃華街旁,斑駁的老照片、褪色的舊門牌與精心修復的磚雕木飾交織,復刻出老晉城鮮活溫潤的市井風情﹔
北街街道書院街邊,利用廢棄角落打造的“微型文化廊”已成為居民茶余飯后的休憩之地……
“晉城每條巷子都有故事,每個轉角都有記憶。孩子問我照片上的人在做什麼,我就給她講一講晉商的故事。這樣的改造,不僅改善了環境,更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帶著外孫女觀看老照片的退休職工韓曉麗說。
“背街小巷,既是關乎民生的裡子,也是彰顯文明的窗口。”晉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王京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構建“一巷一策”長效管理機制,推動背街小巷從改好向管好、用好深化,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同時,讓一條條街巷成為展現城市文明、延續歷史文脈的風景線。
(裴囡囡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5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