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地柚子產業鏈的一線探訪
本報記者 程遠州 劉軍國 祝佳祺
2025年11月25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容縣沙田柚試驗站站長曾少蘭(左)正在講解沙田柚無病苗繁育技術。 |
![]() |
南福金柚種植基地,單軌山地果園運輸機正在工作中。 |
![]() |
在浙江艾佳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胡柚正在生產線上進行清洗。 |
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南福金柚種植基地考察時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要加強科技應用,推動農文旅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柚子一頭連餐桌,一頭連田頭。特色產區如何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小柚子如何長成富民產業?近日,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沿著柚子產業鏈探尋發展之道。
——編 者
廣西容縣選育引進一批優質柚類品種
優中選優 育好一株苗
漫山果林隨著山勢延綿,套著袋的鮮果沉甸甸挂在柚子樹枝頭。
“我家種的是香水紅柚,果皮是紅色的,果香濃郁,寓意好,口感佳。”廣西玉林市容縣思恩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梁鋒介紹。
好品種從哪兒來?容縣開展產學研協同攻關,大力推進柚類品種選育、脫毒、保護和擴繁,不斷夯實產業鏈基礎。
選出好品種,先要摸清種質資源“家底”。“容縣沙田柚種植歷史悠久。科研人員走村入戶,摸排全縣樹齡超50年的老樹,向經驗豐富的果農取經,挑選出抗病虫能力強、品質好的果樹。”容縣沙田柚試驗站站長曾少蘭說。
“選種工作周期一般以10年計,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曾少蘭介紹。2014年容縣沙田柚試驗站成立,2018年科研人員篩選出了35株優良單株,經過持續培育、跟蹤觀察,到今年最終確定了8株。
“我們利用芽變選種、雜交育種等技術,選育無籽沙田柚等新品種。”廣西農科院研究員、容縣沙田柚試驗站專家組組長廖惠紅說。此外,在做好本土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外,科研人員還引進20多個優良柚類品種。
有了好品種,如何繁育好種苗?來到容縣沙田柚無病種苗基地,周身消毒,換上干淨的工作服,情懷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涂妙霞推開大棚的第一道門。鬆手后,門閘自然落下,隔絕飛虫。經過緩沖區,走過第二道門,進入種苗大棚,涂妙霞寫下每天工作重點。“11月是冬梢抽生的時候,這個時候要保水保肥、防治病虫。”涂妙霞說。
育苗棚內,每行種苗標注了編碼,數個攝像頭實時測量溫度濕度,數據上傳“雲端”。涂妙霞說,“從種子關就開始篩選,這樣選育出來的種苗成活率更高、投產更快。”基地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現存沙田柚、蜜柚等柚類種苗10萬多株。
“我們建立了可追溯體系,確保種苗質量。”涂妙霞介紹,掃一掃果苗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查詢產品信息和種苗來源、種植環節等。目前,基地種苗年銷售達20多萬株。
容縣堅持科技賦能,與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種質資源庫,打造種苗繁育基地。目前全縣沙田柚種植面積達24.5萬畝,預計今年柚果產量達43萬噸,綜合產值超45億元,柚子成為廣大農民的“致富果”。
廣東梅州梅縣區推動全程機械化
科技助力 種好一棵樹
進入金柚收獲季,在廣東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南福金柚種植基地的千畝柚園裡,柚農們手持剪刀,把一顆顆金柚採到筐裡。
柚子下山坐“快軌”。“以前運柚子,要靠肩挑背扛,辛苦不說,費時費工,現在果園裡安裝了單軌山地果園運輸機,效率翻了好幾倍。”雁洋鎮南福村柚農黃裕亮輕點按鈕,載著700多斤柚子的運輸機穩穩啟動,沿著軌道往前奔去。“運700多斤柚子,以往要8個人背,半個多小時才能到山下。用運輸機的話,只要10分鐘。”黃裕亮感嘆。
山的更高處,運載無人機吊著裝滿金柚的袋子,從柚園上空掠過。“無人機一次可以運150斤,一天能將上萬斤柚子運到山下。”南福村柚農黃宏一邊操控機子一邊介紹,“無人機是‘多面手’,不僅能運果子,還能施肥噴藥。”
說起種柚子,黃宏打開話匣子。上世紀80年代,梅州市提出“耕山致富、向山圖強”,鼓勵引導群眾種金柚。黃宏的父親黃開仿響應號召,成為村裡的第一批柚農。“小時候我覺得種柚子是苦活,天天泡在柚園裡,澆水、施肥、剪枝、採摘都要出大力。”黃宏感受頗深。
用上新農機,果農挑上“金扁擔”。金柚種植機械化水平得到提升,種柚子有奔頭,吸引不少像黃宏這樣的年輕人返鄉。
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彬介紹,山地果園缺少先進農機,制約產業發展。“瞄准痛點,集中攻克關鍵技術,我們研制出一整套農業機械,基本滿足全程機械化作業需求。”
“這是自走履帶式枝條粉碎機,粉碎后的枝條直接還田﹔懸臂式高空作業機用來採摘、剪枝,在山坡地作業很穩當﹔自走履帶式除草機的效率比人工高很多倍……”走進工具房,黃宏一一介紹。在柚園裡,長長的管線串起一棵棵柚樹,“有了水肥一體化噴淋設施,灌溉施肥再不用滿山跑了,‘營養’精准送到樹根。”黃宏說。
梅縣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鐘永輝介紹,從挖溝擴穴改土到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再到山地運輸、高空採摘,梅縣區大力提高金柚種植機械化水平,累計推廣各類農業機械5.6萬多台套,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19個、農機社會化服務隊50個。
大數據成了新農資。柚園裡,智能傳感器實時採集的土壤濕度、溫度等,匯集到智慧農業數字化平台上,分析結果成為農技員指導果農的依據。目前,梅縣區已建成38個金柚物聯網種植基地、1個大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和1個金柚智慧科技展示中心。
如今,全區5萬多戶柚農種植金柚28萬畝,金柚帶動果農人均年增收1萬多元,佔農業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和主產鎮農民人均收入80%以上,“梅縣金柚”品牌越擦越亮。
浙江常山縣用好一顆果、一張皮、一粒籽
吃干榨盡 延伸一條鏈
走進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的常山胡柚國家標准果園,映入眼帘的是黃燦燦的果子。壓彎了的枝頭下,100多名果農正忙個不停。
土壤墒情監測儀、一體化氣象站、虫情測報儀……智能化設備讓果園實現標准化管理。“採摘下來的胡柚會立刻送往工廠加工。”浙江艾佳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欽韓芬介紹。一瓶330克的果汁要用約8個胡柚,去年企業向農戶收購1萬余噸胡柚,不久前又與常山胡柚產業聯盟簽訂了2萬噸鮮果收購協議。目前企業已帶動4萬多畝胡柚基地實現標准化種植。
一顆果如何變成一條鏈?常山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圍繞胡柚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2014年艾佳果蔬建成胡柚加工廠,隨后升級為現代化果蔬深加工工廠,引進了果蔬速凍生產線、果醬生產線、純果汁生產線。目前,艾佳果蔬全力推進胡柚三產融合項目,預計項目完成后年總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
“我們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新需求,挖掘胡柚價值鏈。”欽韓芬介紹,企業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合作,成立胡柚研發中心,開發出NFC胡柚果汁、胡柚果酒、胡柚啤酒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
“我們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產業。”常山縣胡柚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汪麗霞介紹,全縣近3年內已引育21家深加工企業,形成深加工矩陣,研發了包含飲、食、健、美、藥等8大類108款胡柚系列產品,深加工轉化率突破65%。
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開發展新空間。“常山胡柚品質無損檢測與一果一碼技術”“AI大模型賦能香柚智能盤點與病虫害智能預警”等正式發布,助力果園種植降本增效。借助“一份常禮”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艾柚香”“雙柚汁”等品牌,常山胡柚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4.11億元。
目前,常山縣胡柚全產業鏈總產值已超61億元,帶動10萬農民增收超15億元,今年總產值預計突破70億元。“不浪費一顆果、一張皮、一粒籽,全生命周期、全果樹利用,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接下來,將在一二三產融合上持續發力,讓常山胡柚成為致富千家萬戶的支柱產業。”常山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洪永海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5日 1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